AKO
Learn

赤穂城築城史

EPISODES

赤穗城前史

东大寺领・石盐生莊

“赤穗”地名,最早出现在天平19年(747年),在《大安寺流记 资料册》(注1)中记载为“赤穗郡十町”。此外,在当时的首都平城宫遗址中出土了一块刻有“播磨国赤穗郡”的木简。

根据当时的古记录,天平胜宝5年(753 年),大伴家族开发的赤穗郡坂越乡的垦田由秦大炬保管,并试图建造盐堤却以失败告终。同8年(756年)坂越乡的“堲生山”的30余町(35公顷)捐赠给了东大寺(注2)。此外,宝龟元年(770年),赤穗郡内曾包含西大寺的盐木山(收集制盐燃料的山)(注3)。根据天平15年(743年)颁布的《垦田永年私财法》,可以知道制盐产区是由大寺院管理开发的。

据说,在承和9年(842年),有一个由东大寺管理的被称为“石盐生莊”的约50个町(60公顷)的盐滩。在贞观5年(863年),还有关于收集制盐燃料的“山六十町”(60公顷)的记录(注4)。

然而,在很久以后的15世纪,根据兵库北关的入港记录(《兵库北关入船纳帐》),关于赤穗盐的流通记录却只有一件,没有迹象表明广泛流通过(注5)。由此可见,从古代到中世纪,制盐业并没有得到稳步扩张。

古代的千種川下游推定图【古代的千種川下游推定图】通过考虑图片、小名、发掘调查等进行推断。此时,将成为赤穗城的地方还在水下。石盐生莊的范围被记录为“东:赤穗川、南:海、西:大依松原、北:百姓口分并盐生山崎”。

坂越乡赤穗庄

根据,承平年间(931~938年)成立的《和名类聚抄》(20卷本,高山寺本,注6)记载,赤穗郡有八个乡镇:坂越、八野、大原、筑磨、野磨、周势、高田、飞鸟,东大寺的庄园石盐生莊属于坂越乡。

当时,坂越乡不仅包括今坂越,还包括加里屋、盐屋和尾崎,但到了仁平3年(1153年),其中东大寺的石盐生莊领土被称为“赤穗庄”(注4)。从古代文献中可以大致估计出领地的具体面积(见下图),但在遗址以西约1公里的堂山遗址的发掘中,实际上发现了大约同一时期与盐田有关的遗迹(注7)。据推测,这个地方是,涨潮时通过人力将海水灌入盐田,在那里收集浓缩海水“咸水”后通过煮沸制盐的,一个被称为“汲潮浜式”的盐田。

在那之后,有记载说赤穗庄在保元3年(1158年)成为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宫的领地,但此后没有任何记录,直到近代初期也没有发现其他详细记录。另外,位于赤穗庄附近的坂越庄在长历元年(1037 年)被记录为摄政领地,在此之后成为了摄关家族所有的庄园。

此时,赤穗庄更像是一个作为盐产区的庄园,而不是人们居住的村庄。然而,毫无疑问,盐业的发展造成了人口的涌入。根据,藤江熊阳在延亨12年(1727年)写的《播州赤城郡志》(注8),北方的黑谷长尾山下曾经有一个叫“加庄”的村庄,是为了经营盐滩搬到了平原上,这就是加里屋(后来的城下町)的起点。

然而,关于中世纪的千种川流域的记录很少,关于该地区的具体统治了解甚少。只能看到,在正和2年(1313年),“坂越庄内浦分堤木津村”归矢野莊首领寺田家族所有(注9)。

千种川下游的古代统治者层【千种川下游的古代统治者层】来源“赤史”是指赤穗市历史,“四”是指第四卷。数字为参考文献编号。“一”表示领地的变化。

城下町的开始

根据《播州赤穗郡志》记载,享德年中(1452~1454年),赤松满祐的氏族冈丰前守光景把大鹰城从东有年搬到了这个地方(有人说是光广),被称为“仮屋村古城”或“加里屋古城”。据说,这座城堡后来被划分为一町目、寺町、大川和横町,面积为7,200坪(约24公顷)。此时,人们已经从北方山麓迁徙了好几次,因此这片土地在15世纪左右渐渐陆地化,开始发展成为水上运输和军事活动的基地。

在15世纪的《兵库北关入船纳帐》中记录,港口的名称出现在中庄(今中广),在延德2年(1490年)建造了东性寺(后来的永应寺),到了天文元年(1532年)建造了大莲寺。此外,万福寺在天正 2年(1574年)从那波大岛(今相生市)搬到加里屋后,人们才开始聚集于此地生活。天正10年(1582年),羽柴秀吉为入侵备中建造了一座“新堤坝”。这条堤坝后来扩建为姬路街道,成为城下町发展的基础。

之后,据说在生驹亲政之后统治当地的宇喜多秀家族的家臣津浪法印在“城之洲”设立了“行政所”。地点是赤穗城三之丸的近藤源八的宅邸所在地,大约在这个时期,行政基地从“仮屋村古城”搬到了如今的城堡内。庆长2年(1597年),在城下町北侧建造了善门寺,长安寺也得以搬迁重建,可以说与江户时代城下町相关的基本功能此时已经初步形成,但形成如今的城市景观的街道=“町布局”,不得不等到进入江户时代,在元和年间发生的“加里屋大火”后的重建和维护。

  • 注1《大安寺伽蓝源起并流记资财账》(大安寺文书、46号资料)
  • 注2《播磨国赤穗郡坂越神户两乡解》(石崎直矢所藏文书)
  • 注3《造法華寺金堂所解案》(正仓院文书)
  • 注4《东大寺诸莊文书并绘图等目录》(百卷本东大寺文书)
  • 注5 林屋辰三郎1981《兵库北关入船纳帐》 灯心文库
  • 注6《和名类聚抄》(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藏)
  • 注7 兵库县教育委员会1995 “堂山遗迹”
  • 注8 藤江熊阳1727《播州赤穂郡志》(《赤穗市史》第五卷翻刻所收)
  • 注9 《右兵卫尉范兼所领让状案》(东寺百合文书)

池田家族统治的时代

池田家族的统治

庆长5年(1600年),池田辉政以姬路城为住所,统治着包括赤穗在内的播磨52万石领地。赤穗,位于与西侧的备前国边界处,在局势仍不确定的时期曾是一个战略要地。因此,池田辉政任命他最小的弟弟长政在赤穗建造城堡和城下町,想以此来建立防御播磨的体系。

然而,在庆长8年(1603年),当备前的 28万石赐给了辉政的次子忠继后,一直统治赤穗的长政被转移到了备前国的下津井(今冈山县仓敷市下津井),赤穗也成为了代官统治。

辉政于庆长18年(1613年)去世后,所有领地并都没有被他的长子利隆继承,赤穗成为了冈山藩池田忠继的领地,之后忠继在元和元年(1615年)去世,领地由忠继的弟弟政纲继承后,赤穗藩(35,000石)也得以再次成立。

宽永8年(1631年),政纲去世后因没有继承人,由他的弟弟辉兴从平福(今兵库县佐用郡佐用町平福)来此继承。

就这样,赤穗是一个其统治者因池田家族内部的各种情况而频繁更换的小城市,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停止扩建城堡等积极的开发。人们认为,这是因为盐田开发进展顺利的缘故。

盐田开发

当时的池田家族在领地内积极开发盐田,姬路和高砂已成为古式入浜盐田的主要产区。 在赤穗,人们认为熊见川(今千种川)上游的“铁穴流”(一种通过将大量沉积物流入河流中,根据比重差异有效提取铁砂的方法)河床被掩埋、频繁的洪水导致大量泥沙流入,滩涂以每年5-6m的异常速度扩张(注1),具备了开垦盐田的理想条件。在传达当时情况的绘图“池田右京大辅政纲公御时代之绘图”中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的“盐滨”地带。

“池田右京大辅政纲公御时代之绘图”(前川良继氏藏)【“池田右京大辅政纲公御时代之绘图”(前川良继氏藏)】虽然标题为“政纲公御时代”,但此画描绘的是宽永17年(1640年)迁至此处的妙典寺,因此被认为是一幅展现1630年-1640年左右的城下町状态的画作。主题是位于下方中央的“屋铺构(掻上城)”以及城下町和周围的盐田(灰色)。还可以看到,城堡南侧形成的潮滩“中州”被用于农耕地。

掻上城

在“池田右京大辅政纲公御时代之绘图”的海岸线附近,描绘了一座被长方形石墙包围的城堡“屋铺构”。这是藤江熊阳在享保2年(1727年)撰写的《播州赤穗郡志》中提到的“一重之掻上城”。

这座城堡建于庆长8年(1603年),由成为赤穗代官的垂水半左卫门胜重建造的。垂水胜重为了在携带泥沙的千种川形成的土地上建造新城堡和城下町,在熊见川上游约7公里处开凿了一条名为“切山隧道”的水道修建了赤穗水道。之后,建造了连接备前街道和姬路街道的城下町,并在其南侧建造了一座海上城堡“掻上城”。

城下町是,元和年间发生的“加里屋大火”重建之际开发的,从经济角度来看,在通往东北部的姬路街道和向西延伸的备前街道的交汇处建立了町屋区域。武士宅邸位于城堡西侧以保卫掻上城,再往西还建造了堤坝与盐田作为边界。

在绘图中被标记为“屋铺构”的掻上城,是在熊见川带来的沉积物形成的陆地上,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建造的防御型城堡。除了周边留出的一小部分外,设置了大量的小船入口。此外,根据《播州赤穗郡志》记载,配备了护城河、石墙、楼台、栅栏和门,并在北侧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黑色大门作为主要入口。而且,池田政纲还在城堡中建造了藩邸的大书院、玄关、大厅、看台和仓库,后来在辉兴统治期间,曾建了金之间、多门、转角楼和马厩。可以说,在17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城堡。

池田时代的城下町修复图【池田时代的城下町修复图】基于当前街道和同时代绘图推出的修复案。

浅野家族的入封

然而,池田家族的统治看似顺利,但由于藩主辉兴的发狂举动,最终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结束。

根据《德川实记》记载,池田辉兴在正保2年(1645年3月15日), “突然发疯杀死了妻子(黑田长政的女儿),打伤了女儿,杀死了两个女仆”。辉兴被剥夺藩主头衔,同年6月常陆国笠间藩主浅野长直紧急被任命为藩主。在笠间藩已经拥有城堡的浅野家族迁入赤穂的这件事,成为了建造赤穂城的契机。

  • 注1 田中真吾1981 “赤穗的自然环境”《赤穗市史》第1卷

赤穗城的建城

建造赤穗城

元和元年(1615年)制定的武家诸法中说,“诸国居城需要修缮者必须申报。特别是必须坚决制止建造新的城堡”。这意味着建造新城堡是不可能的。然而,自从浅野家族和德川家族联姻之后,幕府的想法似乎发生了改变。幕府的册书中写到,赤穂是个好地方,由于现在的赤穂只有住宅,因此允许在此建造一座新城堡,而且离浅野家本家广岛很近。(《久岳君御传记》)

浅野长直立即着手为城堡选择地点。起初,盐屋荒神山的三重台成为候选,但后来改为在平地建城(《浅野长直公御行业条目》、花岳寺藏)。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重视经济性而不是军事的缘故。

赤穂城的修建通常认为是在庆安元年(1648年)开始的,这一年正是幕府批准建城的同一年。实际上,石墙的石材开采始于入住次年的正保3年(1646年)。为了将武士住宅变成城堡领地,开始挖掘三之丸的外护城河。(《年々御侍屋敷其外色々御用定引觉》、花岳寺藏、抄自《赤穗市史》第五卷)。城堡的实际建造,已经在快速进行中。

此外,随着池田家族的谷米产量从35,000石增加到53,500石家臣也随之增加,因鼓励武士住宅和町屋地的积极扩张和开发,赤穗当时的经济非常繁荣。

庆安元年(1648年),幕府批准建造城堡后设定了建筑地,并于次年开始施工。由于井正雪之乱引发的动乱,庆安4年(1651年)再次获得建城堡的许可,同年在城堡的西侧设定了一个挖土场,由此可见从本丸到二之丸似乎是依次填出来的。承应元年(1652年),开始腾退之后成为三之丸大手口区域的町屋。

池田时代的城堡周边(左)与赤穗城建设相关的填充范围的推测(右)【池田时代的城堡周边(左)与赤穗城建设相关的填充范围的推测(右)】左图是池田时代的修复图。右图基于赤穗城的当前布局推测出,如何从左图中的区域填充才能达到当前状态。标有年号的部分是从《年々御侍屋敷其外色々御用定引觉》的记录中识别出来的。新填充地集中在本丸到二之丸周边,显然是巧妙利用了旧地形开辟的领地。

就这样,赤穗城于宽文元年(1661年)完工。本丸庭园和二之丸庭园等设施的建造有可能是在此之后进行的。但从《年々御侍屋敷其外色々御用定引觉》中的描述来看,町屋地的街区划分似乎是在承応2年(1653年)左右完成,武士宅邸是在万治元年(1658年)左右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测出,长直对这一区域的建设在赤穗城竣工时已经完成。 赤穗城建造了一座天守台,但并没有建造传统的“天守(阁)”。关于为什么会这样有多种说法,但据说这与宽文元年(1661年)被烧毁的京都新皇居建造花费了22,797余石、银2,477余贯、金342两,以及赤穗城设计师近藤正纯在宽文2年(1662年)去世有关。 不久之后,在宽文12年(1672年),长直隐居后的次年,第二代藩主长友的“因家产缺乏,而放出诸多家臣”(素行会1934 《山鹿素行先生日记》宽文12年冬),这表明他当时陷入了经济困境。

赤穗城下绘图(姬路市立城郭研究室藏)【赤穗城下绘图(姬路市立城郭研究室藏)】根据盐田的开发状态,能推测出画的是赤穗城竣工时的宽文元年-8年(1661年-1669年)的赤穗城下町周边。“盐滨”和“新盐滨”是分开的,可以看到当时盐田开发的程度。